人才教育
香港大學錢野助理教授到蘭州化物所進行學術交流
12月22日,應甘肅省黏土礦物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邀請,香港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助理教授錢野博士到蘭州化物所進行學術交流,并作了題為“The use of appapulgite nanoclay in 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和“From Thixotropy of Self Consolidating Concrete to 3D Printing Applications”的學術報告。
自密實混凝土是一種新型建筑材料,具有極高的流動性,可以在自重作用下填充模板,不需要振搗。該類材料可以減少人工和人為失誤,降噪降塵。但由于流動性高,對建筑模板的壓力比普通混凝土大,導致造價高昂。同時,混凝土澆筑后,在材料硬化前大顆粒骨料在高流動性水泥漿料中可能發(fā)生沉降,進而影響混凝土整體結構性能。因此,較高的靜態(tài)屈服應力和穩(wěn)定性對于自密實混凝土非常重要。相比于傳統(tǒng)建筑手段,3D打印混凝土可以有效促進混凝土建筑自動化,降低成本,減少廢料和人為誤差。但泵送系統(tǒng)要求具有高流動性,擠出后又需要高強度和粘度來保持其形狀并承受逐層增加的重量。觸變性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錢野博士的研究工作通過兩種方法測試自密實混凝土靜態(tài)屈服應力和穩(wěn)定性,證明納米凹凸棒石對提升自密實混凝土的靜態(tài)屈服應力和體系穩(wěn)定性都具有顯著作用?;谝陨显?,在混凝土3D打印中使用聚羧酸減水劑和納米凹凸棒石,二者有效結合顯著提升了自密實混凝土的觸變性,降低了動態(tài)屈服應力,有助于成型和打印堆積。
錢野助理教授,分別于華中科技大學、日本北海道大學和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本科、碩士和博士學位。2017年在比利時根特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3D打印中心從事混凝土3D打印研究。主要從事混凝土材料的流動性、納米技術以及綠色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工作。2020年,甘肅省黏土礦物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與錢野助理教授聯(lián)合申請的中國科學院對外合作重點項目“凹凸棒石在混凝土3D打印應用關鍵技術研究”獲批。雙方將發(fā)揮各自領域優(yōu)勢,通過合作進一步提升凹凸棒石在混凝土材料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