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視角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嘗試用“利器”解密元素起源
本報蘭州11月6日訊 今天,記者從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牽頭,聯(lián)合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4家單位,共同申請的“天體環(huán)境中關鍵核反應過程研究”項目獲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支持。該項目將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研究裝置這一“利器”,研究X射線暴、中子星表面的爆發(fā)性事件等奇妙的現(xiàn)象,從而尋求宇宙中元素起源等問題的答案。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研究員唐曉東說,該所負責運行的重離子加速器研究裝置是我國規(guī)模最大、加速離子種類最多,亞洲能量最高的重離子研究裝置。該裝置的放射性束流線是我國最先進的放射性束流裝置,能產生大量的不穩(wěn)定核素用于核天體物理研究。
項目針對元素起源和X射線暴等爆發(fā)性事件中的關鍵核反應過程,通過精確測量關鍵核素的質量、衰變壽命和反應率,研究X射線暴過程中的突破熱碳氮氧循環(huán)的關鍵反應,確定快質子俘獲過程的核反應路徑,研究在重元素起源中起至關重要作用的中微子—質子過程和中子俘獲過程中的核反應,從而更新核天體物理研究中所需的原子質量和核反應率數(shù)據(jù)庫,并結合天文觀測,檢驗星體模型,理解發(fā)生在中子星表面的爆發(fā)性事件和宇宙中的元素起源。
該項目將為我國新一代大科學工程“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的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同時在新能源、航天及國家安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ㄔd于《中國科學報》 2016-11-07 第1版 要聞)